
采訪·撰文/張珂
學生個人資產的增加正在成為一種趨勢,這是過去沒預料到的。這是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形成的一種不可逆轉的、必然的現(xiàn)象,但是要把握一個適當?shù)亩取4髮W生屬于一個特殊的群體,當然有的是靠自己的能力創(chuàng)收。但大部分人有那么多財產,還是從家里拿的,做父母的給買的(購)置的,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下,父母有錢了,子女生活隨之改善,但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食其力的意識。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夏學鑾教授
學校提供的保險柜簡單、份量重,我更愿意自己買。當初心血來潮,買來的保險柜雖然確實讓我的財產沒有絲毫損失,但周圍同學都覺得我“吃飽撐的”,讓我之后有些后悔。學生個人資產增加可能會帶來像租買保險柜這樣的商機,但現(xiàn)在的學生更精細,雖然有保護財產的意識,但學校治安不錯,很少有人把錢花在保護財產上。我覺得這個商機5年內沒什么潛力。
華北電力大學 傳說(網(wǎng)名)
大學生資產不斷增加,租用保險箱在高校悄然興起。
大學生個人財產多了,租用保險箱防盜這一舉措在高校逐漸興起。
早在今年初,武漢各高校大學生,累計租保險箱已達1萬多臺,租賃期1年~4年不等,費用是160元~380元。租的時間越長,價格越便宜。
新學期伊始,已經(jīng)是廣州外語外貿大學二年級學生的張蓉蓉(化名),決定買一臺電子詞典,以用于英語的學習。每個月有800元生活費的蓉蓉,除了哥哥買給她的電腦、手機、MP3之外,這臺價值900元的電子詞典是她的第四件重頭電子“裝備”。
“我們學院現(xiàn)在的通知都不是貼海報了,都是網(wǎng)上通知的,校內網(wǎng)(已更名為人人網(wǎng))、郵箱、QQ群、手機群發(fā)短信之類,所以沒有電腦的人很被動。購買這些不是為了攀比,不然在一個信息校園里,沒有這些就是一個白癡了。”如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流行的“結婚四大件”,現(xiàn)在的學生中也流行“進校四大件”——電腦、手機、MP4或MP3、電子詞典。浙江工商大學法學專業(yè)的蔣達奇告訴記者,在班級44位同學當中,手機人人都有,沒有電腦的只有一兩位女同學。每個月父母給他的1000元生活費,“其實在我們當中,只算湊合用的”蔣同學覺得這很正常:“我媽媽沒給我限制用多少錢,如果不夠就去卡里取。而且我偷偷算過,每個月1000元很難的……”
記者抽樣調查了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一線城市十所高校在2006~2009年期間入校的15名學生。其中,4名同學由于學校規(guī)定,大一進校時沒帶電腦而只買了手機,其他11人則100%在入學時同時擁有手機和電腦。這15名同學中,每月生活費在1500元及以上的1名,1200元~1500元的2名,900元~1200元的9名,800元~900元的2名,800元以下的1名。目前在校大學生較幾年前學生的消費水平有大幅度提高。
畢業(yè)后已經(jīng)在一家門戶網(wǎng)站工作近四年的鄭小姐大呼時代不同。鄭小姐回憶,2002年讀大一的時候,每個月生活費400元左右,班上同學月生活費也大部分在300元~600元。當時有手機的只是少數(shù)家境優(yōu)越的同學,而動輒上萬元的電腦,更是讓他們這些“窮學生”望而卻步。若是聽到誰有臺筆記本電腦,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把他跟“富家子弟”劃上等號?!艾F(xiàn)在的學生真的是幸福。生活費比我們多太多,電子產品也便宜很多?,F(xiàn)在的標準配置‘四大件’,放在從前,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是一個奢侈的夢想?!编嵭〗愀袊@不已。
但困擾大學生的是,個人財產的不斷增加,被盜現(xiàn)象越來越多,而租用保險箱則大大減少被盜概率。事實上,早在2003年已有保險柜悄悄進入大學校園,但當時使用保險箱的絕大部分是某些高校新聞系因專業(yè)需要配備了昂貴攝影器材的學生。如今,武漢、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已有不少學生開始接受學校提供的租賃保險箱業(yè)務。
河南大學為學生提供出租保險柜業(yè)務已經(jīng)有兩三年,據(jù)公寓管理老師透露,自推出這項業(yè)務以來,學生租用的數(shù)量并不多,平均每棟宿舍樓有7~8人,占宿舍總人數(shù)的1.3%。同濟大學也對學生提供了出租保險柜業(yè)務,一棟住有516人的學生宿舍,有27人(將近5%的學生)租用了保險柜,其他宿舍樓的比例大致都在這個范圍上下波動。
華北電力大學的傳說(網(wǎng)名)同學,則自己花900元購買了保險柜。如今已大學四年級即將畢業(yè)的他,不久前在趕集網(wǎng)上以480元的價格將陪伴自己3年的保險柜轉賣他人。算下來每年140元的費用,比起學校每學期80元的保險柜租賃費,還要節(jié)約不少。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