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法他們可能成為被告

2008-08-01 23:11:15      李國訓

  上網時不想用微軟捆綁的IE,該怎么辦?手機月租費不愿意交,行不行?購買汽車時發(fā)現(xiàn)了“霸王條款”,又該如何解決?遇到“以大欺小”的不正當市場競爭,我們又該拿什么去應對?

  被稱為“經濟憲法”的《反壟斷法》也許能夠提供一些答案。專家認為,該法規(guī)的出臺并施行,將從一定程度上扭轉大企業(yè)擠壓小企業(yè)生存空間、損害消費者權益的現(xiàn)狀,也將為保護消費者和市場秩序提供重要的法律武器。

  不過,留給我們的懸念依然沒有減少。在8月1日之后,究竟哪些企業(yè)會成為第一批被告,哪些行業(yè)會在第一時間被波及?哪些不當的經濟現(xiàn)象將是調查重點?圍繞這些話題的迷霧還有許多。

  從《反壟斷法》的內容來看,《反壟斷法》的精神并非反對壟斷企業(yè)本身,而是反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的壟斷行為。《反壟斷法》第三條明確界定了三種壟斷行為:一是經營者達成壟斷協(xié)議;二是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三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只要有企業(yè)涉嫌了這三種行為,都有可能成為被告。

  在此,《財經時報》將從這些壟斷行為入手,總結出網上“呼聲”最高的幾大熱點行業(yè)以及企業(yè),并對其進行樣本分析。

    IT行業(yè):  英特爾、微軟或成“第一被告”

  焦點企業(yè):英特爾、微軟、Oracle

    理由:7月17日,歐盟競爭委員會宣布擴大對英特爾的審查范圍。6月份,韓國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也判定英特爾違反了韓國反壟斷法,對英特爾處以2540萬美元的罰款。此前,微軟也在美國、歐盟、韓國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遭遇反壟斷調查,并且屢訴屢敗。英特爾和微軟這兩大IT巨頭可謂全球反壟斷浪潮中的“難兄難弟”。

  歐盟委員會針對英特爾的調查是,英特爾是否濫用了壟斷地位來排擠AMD,比如給合作伙伴更多折扣或排他性要求等。歐盟委員會在聲明中稱,英特爾涉嫌濫用其壟斷市場地位,如果指控被證明確有其事的話,歐盟委員會將命令英特爾作出整改,或對它處以最高可達其全球收入10%的罰款。

  在中國,英特爾也可能面臨同樣的指責。據媒體報道,在《反壟斷法》實施之后,英特爾如果繼續(xù)用“市場基金返款”與“銷售返點”來控制OEM廠商與渠道,將有被起訴的危險。在過去多年,英特爾都通過“市場基金返款”與“銷售返點”,使國內PC廠商忠實地捆綁在自己的戰(zhàn)車上,而將競爭對手AMD排除在外。

  回應:英特爾公關總監(jiān)張怡璠認為,作為一家在中國立足23年的跨國企業(yè),英特爾一直是參與中國經濟建設的合格公民。“我相信《反壟斷法》出臺的目的是鼓勵創(chuàng)新,英特爾一直在不斷創(chuàng)新,并獲得了市場的承認,我們對《反壟斷法》持積極和樂觀的態(tài)度。”

  專家:亞洲開發(fā)銀行駐中國代表處主管律師彭小華認為,我國《反壟斷法》實施在即,微軟、英特爾等外資巨頭的確有所擔心。但是在《反壟斷法》實施之前,應立即對這些外企進行“定性”。在對這些外企進行反壟斷審查后,才能明確其經營行為是否違法。

    零售行業(yè):拖欠貨款、濫收進場費將遭起訴

  焦點企業(yè):沃爾瑪、家樂福、百安居、國美

    理由:今年以來,以雅迪爾櫥柜、圖騰寶佳櫥柜、宏耐地板為代表的供貨商與百安居之間的矛盾再度激發(fā),將我國零售業(yè)大賣場 “零供”矛盾沖突暴露于世人眼前。其中,拖欠貨款和濫收進場費等兩大糾紛,更是零售巨頭和各大生產企業(yè)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page]

  供貨商指責稱,百安居企圖鉆中國在商業(yè)流通領域法律體系的空子,因為目前中國零售業(yè)最高罰款只有3萬元,這相對于他們拖欠供應商的數以千萬計的欠款,實在不值一提。此外,從2005年年初到去年年底,百安居的銷售返利還從最初合同約定的18%提升到了35%。供貨商不堪重負。

  盡管我國已經頒布了《零售商與供應商進貨交易管理辦法》,但在進場費名目細則、收費標準等方面依然存在巨大漏洞,并不能緩解零供矛盾和舒緩供貨商的壓力。專家認為,《反壟斷法》的出臺有望使這一現(xiàn)象得到解決。

  專家:北京商業(yè)管理干部學院院長楊謙認為,零售巨頭濫用壟斷地位的典型表現(xiàn)就是利用贏利模式圈錢、收取不合理的費用、占壓供應商的資金、轉嫁經營損失、定價權的過度使用等。這種濫用支配地位的危害無疑是極大的,它使原本不和諧的零供關系產生更嚴重的矛盾,甚至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扭曲了基本的經濟關系,損害了供應鏈的和諧。

    國家壟斷的重要行業(yè)  價格監(jiān)察將成重點

  焦點企業(yè):電信(中國移動、中國網通、中國電信)、石化(中石油、中石化)、電力(國家電網)、鐵路(鐵道部)

    理由:在所有行業(yè)中,電信、電力、鐵路、能源等部門似乎最為特殊,它們無一不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影響到國家經濟和安全的各個方面。而且無一例外的是,這些行業(yè)都是國有企業(yè)依靠行政壟斷獲得市場主導地位。相比起開放性市場,這些行業(yè)大多拒絕民營資本參與競爭。

  對于這些行業(yè),《反壟斷法》第七條專門界定了行業(yè)特征,并指出這些行業(yè)的特殊性。因此在許多人看來,《反壟斷法》有可能對這些國企“高抬貴手”。

  實際上,這些特殊行業(yè)并不能完全游離法律之外。專家認為,這些企業(yè)的價格監(jiān)管將有望成為《反壟斷法》的首批實施對象。在電信領域,手機漫游收費一直飽受指責,寬帶收費方面也存在不少爭議;在石化領域,中石化、中石油長期壟斷國內油品市場并長期控制油價,國內油價缺乏透明;在鐵路方面,火車票價格一直無法優(yōu)惠,退票甚至還需收取20%的手續(xù)費……這些不合理收費現(xiàn)象在《反壟斷法》實施之后有可能會遭遇起訴。

  回應:“中石油會根據政府出臺的政策,規(guī)范自身的經營運作。”中石油集團公司公共關系處處長袁欣翔表示,中石油有專門的法律顧問會關注政策的變化,而對于外界所指的中石油處于行業(yè)壟斷地位,袁欣翔引述該公司官方網站的說法稱,中石油是“國家獨資設立的國有公司、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

  專家:孟勤國解釋,重要行業(yè)是指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行業(yè),如金融、石油、重工業(yè)制造等。國有經濟對一些重要行業(yè)的控制,不是一個簡單的市場競爭問題,而是一個有關國家經濟安全進而有關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安全的根本問題。“國有經濟控制一些重要行業(yè),是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為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黃勇認為,《反壟斷法》第七條并未規(guī)定電信、電力、鐵路、能源等特殊性行業(yè),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壟斷行為,不適用《反壟斷法》。“任何違反《反壟斷法》的行為,都應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汽車行業(yè):“潛規(guī)則”難長久

  焦點企業(yè):通用、豐田、大眾等

    理由:汽車行業(yè)中由于品牌眾多,并沒有類似微軟這樣的占據超高市場份額的企業(yè)。但是,汽車行業(yè)存在的不少“潛規(guī)則”依然可能違反《反壟斷法》。比如汽車廠家為了預防經銷商大幅度降價,一般設置“最低限價”,比如汽車廠商限制跨區(qū)銷售,比如維修只能找4S店,比如汽車廠商在汽車零部件方面的壟斷現(xiàn)象。這些“潛規(guī)則”或現(xiàn)象都損害了消費者的消費權益和選擇權,不利于市場公平競爭。

  回應:廣州豐田副總經理馮興亞認為:“廣州豐田和經銷商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不會因為《反壟斷法》的實施而改變,在我們的價值體系中,顧客第一、經銷商第二、廠家第三。”他指出,廣州豐田希望通過提前行動,為經銷商留出一個緩沖時間,使經銷商能夠更好地適應《反壟斷法》實施后新的市場環(huán)境。

  從7月中旬開始,廣州豐田、長安福特和東風日產等汽車企業(yè)已經摒棄那些與《反壟斷法》相違背的舉措。種種跡象表明,汽車銷售行業(yè)將從8月1日起迎來一場新的變局。

  專家: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蘇暉認為,經銷商借《反壟斷法》來改變自己的地位至少在短期內不太可能。不過,在《反壟斷法》出臺后,汽車行業(yè)可能有所調整。比如汽車廠商在制定2009年的營銷合同時,不會再出現(xiàn)明顯的違反《反壟斷法》條文的提法。

    消費行業(yè):“價格聯(lián)盟”有望打破

  焦點企業(yè):寶潔、聯(lián)合利華(日化),康師傅、統(tǒng)一(食品)

    理由:7月,繼潘婷、佳潔士提價后,寶潔旗下的護舒寶、幫寶適等系列產品也開始上調價格,漲幅達到10%-15%。寶潔競爭對手聯(lián)合利華也同時宣布漲價,旗下力士、奧妙和中華等系列產品的售價,漲幅從6%-20%不等。盡管原材料漲價是商品漲價的主要原因,但兩大巨頭不約而同的默契,有可能是形成了內部的“價格聯(lián)盟”。這種行業(yè)巨頭的“價格聯(lián)盟”或將成為《反壟斷法》的打擊對象。

  此外,去年康師傅、統(tǒng)一等方便面生產廠家協(xié)議聯(lián)手漲價等現(xiàn)象,在當時就引起輿論爭議,在《反壟斷法》實施之后,這類聯(lián)手漲價現(xiàn)象也將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

  專家:南京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系副教授王國才認為,日化行業(yè)在中國大陸已經進入寡頭時代。寶潔等外資企業(yè)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初都把姿態(tài)放得很低,通過低價、豐富的產品線以及收購來吸引各色人群。在占據市場話語權之后,寶潔等企業(yè)也取得了定價權。一旦該品牌漲價,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這些現(xiàn)象也值得《反壟斷法》注意。

    新興行業(yè):新行業(yè)寡頭值得關注

  焦點企業(yè):分眾(新媒體)、百度(搜索)、騰訊(即時聊天)、阿里巴巴(在線支付和電子商務)

    理由:實際上,在新媒體和互聯(lián)網領域,同樣存在許多占據壟斷地位的企業(yè)。比如廣告領域的分眾、搜索領域的百度、即時聊天領域的騰訊,以及電子商務的阿里巴巴。不過,如同Google在美國風平浪靜一樣,這些企業(yè)如果不存在明顯的壟斷行為,很難成為《反壟斷法》的調查對象。

  然而,一些現(xiàn)象依然值得關注。分眾通過多起收購,成為了新媒體廣告的壟斷者,同時也掌握了這個市場的定價權。今年年初,各大網站廣告提價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分眾減少了給下游網站的分成。在專家看來,這種漲價行為有可能涉嫌違法。同樣,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公司在打擊競爭對手方面也存在許多不規(guī)范的行為。只不過相比微軟、英特爾等傳統(tǒng)IT巨頭,新興行業(yè)的壟斷現(xiàn)象比較“隱性”,往往難以界定。

  專家:互聯(lián)網知名博客劉興亮認為,互聯(lián)網領域涉嫌壟斷行為的做法往往很難界定。即使在國外,也很難聽到雅虎、Google涉嫌壟斷的消息。在國內,如果沒有特別明顯的證據,這些新興企業(yè)很難成為《反壟斷法》的第一批被告。

相關閱讀